找到相关内容447篇,用时1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小乘修道位(二、)渐断,到四果断尽。  所谓“法执”,是指虽然能了达“人我”是空的道理,却固执诸法为实有,不明白诸法因缘生,因缘灭,空无自性,虚幻不实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,因缘别离...复生惑,惑复起业,业复受苦,生死死生,因果因,轮转不息。  五、多障众生念佛观。众生业障深重,障碍道业,故禅门提出念身以对治障。一、昏沉暗塞障,即昏睡无记,念应身三十二相治:一观足下平满相,乃至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见 鬘 论—略说见及乘差别备忘录

    初果)、一来(二)、不还()、阿罗汉等四种果。  (二)独觉乘者见,如同声闻,许诸外道于诸法增益、损减与遍计常一离蕴我等皆无。这与以上声闻同,与其所不同处,是于达证法无我。这里所指的是无外境,能...甚深法性义,而证得自菩提。  ()菩萨乘者见,许污染与清净诸法,皆胜义无自性,世俗虽有名言施设各各差别,但如幻化。这里是讲中观见解,这又分为追随龙树菩萨的中观应成派,另一派虽追随龙树菩萨,但承认名言...

    莲花生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2.html
  • 成唯识论之初能变识八段十义注释

    从这个方面讲,诸杂染法就是因,阿赖耶识就是。这是第二重因果。 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注意一点,在唯识学里,这两重因果是同时而有的,正是所谓的“法展转,因果同时”,第八识中所蕴藏的种子,在众缘合和的情况...是。  这种生现、现熏种是在时间上是同一刹那,俱时而有的,这就是成唯识论所说的“法展转,因果同时”。摄大乘论中有一个非常形相的比喻:种生现如炷生焰,现熏种如焰生焦炷。这样的展转生烧,也就是赖耶缘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764037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本之真伪辩正考

    且谦恭就教向什师求闻大乘佛法,设若大乘教法无殊胜处,声闻圣人岂甘屈服?)至年二十,受戒於王宫,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。什母辞往天竺,行至天竺,进登。 (彼像法时期,尼众证人声闻位的,似乎还颇不乏人...三一身四智体中圆」 ,佛身种谓㈡法身—昆卢逼耀正法为身。㈡报身—舍那行满报为身。㈢应化身—释迦应迹赴感为身。卢舍那佛为对法身大士之应机佛,所说之法唯摄化破了一品以上无明的菩萨,故世箪在菩提树下初成道...

    埋 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0864365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颂疏

    非。业净故,礼敬诸佛,中感得三轮:身业感神通轮,语业感教诫轮,意业感记心轮。  △二、别显。  普贤行愿威神力,普现一切如来前,  一身复现刹尘身,一一遍礼刹尘佛。  以此色身连心观念,横竖周遍,...一切种类;二乘,谓声闻缘觉;有学,谓四向;无学者,阿罗汉。如是六凡四圣一切功德,皆随所见,如贫得宝,欢喜庆悦也。  △六、请转法轮。  十方所有世间灯,最初成就菩提者,  我今一切皆劝请,转于无上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165311.html
  • 佛法原典研习─绪言之二

    如只在意─我已入初禅、二禅、禅、四禅?甚至已证初果、二、四?乃只是用“外延”的思想模式,来看待修行尔!因为这些名相,乃都是“标签”而已!关键是:这标签要贴在什么地方。如正知见已建立了,且...佛法原典研习─绪言之二  今天于〈绪言之二〉中,所讲者乃偏重于禅观部分。  教法乘:大乘经典所说。  声闻乘:以四圣谛而修行。  缘觉乘:以十二因缘法而修行。  菩萨乘:以六度、四摄而修行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4965984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因缘,即修所依。()修瑜伽,即修之随顺相应。(四)修果,即修之成就,出生大用(局部成就,亦谓之,不必以完全之义限之)。‘七支’谓七种成分︰第一生圆满,谓假立有情(即修定人),...与此颂所说六门之实相应,相互参照,意始了然。即第一门意乐、第二门依处、第三门本依、第四门正依、第五门修晋、第六门得也。此下三十五颂,分释六门义。初门意乐圆满谓求脱者,凡有四烦云:   於乘乐脱,名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

    戒于定中发起,所以是七支顿得,有别于别解脱律仪的七支渐得。不过,此戒断惑未尽,仍属有漏范畴。  无漏律仪,又称道共戒,唯初果、二的有学圣者和四无学圣者才能具备。圣者安住于空性定时,戒与道俱发...戒律的名称及作用   济 群  学习戒律,首先要了解这一名称的内涵。为什么叫戒律?戒与律有什么不同?戒律有哪些种类?出家人学戒、持戒,究竟为了什么?   一、戒的名称  戒为学、六度之首,也是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366883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一是“见行”(修空摩地)。二是“爱行”(修无愿摩地)。[19] 另,有部亦主张修证者的证入,有渐登初果,或直入二的不同。[20]  话说回来,其实有部别观四谛的根本意趣,是说明在观谛理时,...有部以为:要说于苦谛无有疑惑,即其余谛同时无有疑惑的话,这应该是指证入位之圣者而言,因为初果才正式尽疑,故不应诠释为在加行位的凡夫所能办到的事。四谛有各别的四个行相,性质不同,不能说观见了“苦谛”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成故。掉举、昏沉、散乱种,或假或实。余谓非特随烦恼是假,即根本烦恼亦非实有,皆从妄想生故。妄想灭,则烦恼皆灭故。有实体,即非可断故。如无惭无愧,不过是作恶时一种无忌惮心。除作恶,则无无惭无愧,何曾...复生起,即成罗汉果,为出世圣人。灭尽定,即九次第定之  第九定故,所修,四圆成。不入此定者,不得名俱解脱。四、睡眠,如常人睡眠,不知有身,即意识灭时也。有谓梦中作用是意识。非。意识即想心,梦中无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